汤可可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系副主任
电子邮箱:kktang@tongji.edu.cn
联系方式:021-65983708 (Office);13564087124 (Cell 微信号);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力学实验中心304室
2006/09-2011/06 东南大学 固体力学 博士
2003/09-2006/06 湖南大学 固体力学 硕士
1999/09-2003/06 湖南大学 工程力学 学士
2019/01- 至今 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副教授
2014/09-2018/12 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助理教授
2011/09-2014/09 华东理工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博士后
2008/01-2009/12 乔治华盛顿大学 机械与航天工程系 联合培养博士生
研究方向一: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材料疲劳与断裂的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推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技术融入到材料疲劳与断裂分析中,构造从微观组织重建、裂纹扩展路径预测到断面识别的智能化设计与失效分析框架。
研究方向二:结合多尺度计算方法,进行先进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失效分析,将研究范围从材料尺度拓宽至结构尺度,推进其在深海装备的疲劳寿命预测及综合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截止到2024年11月,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Int. J. Fatigue、Compos. Sci. Technol.、Int. J. Mech. Sci.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Google Scholar 他引次数近700 次,2024年课题组发表机器学习相关的论文有Int. J. Fatigue(2 篇)、Compos. Sci. Technol. (1篇)、Int. J. Mech. Sci. (2 篇)、Eng. Fract. Mech. (2 篇)、践行出特色交叉之路,初步建立了智能化的材料失效分析与设计评估框架。
课题组规模适中,科研经费宽裕,凝聚力强,学术氛围佳。导师根据研究生特点与个人兴趣,量身制定培养模式,发挥学生潜力,实现学术及人生价值的双重提升。课题组定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究生能力可得到全方位锻炼与提高。
课题组与美国佐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Georgia, UGA),德克萨斯农工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 TAMU), 罗马一大(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帕杜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等国外高校课题组建立深度科研合作关系。课题组科研气氛浓厚,连续四年皆有学生出国深造。研究生毕业就业去向为上海商飞、比亚迪、联合汽车电子等知名企业。
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疲劳领域的顶刊发表论文;指导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同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1~2023)、2022年以来3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5 人次获国内外学术会议最佳学生报告等。学生在力学领域的国际顶尖会议如世界力学家大会(2024),亚澳复合材料大会(2024)上做学术报告。
欢迎力学、机械以及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872278,钛合金疲劳小裂纹扩展的多尺度分段模型与原位试验研究, 2019/01-2022/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302078,高温钛合金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双尺度裂纹模型修正,2014/01-2016/12,主持.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1ZR1467200,钛合金微观几何缺陷致裂机理及疲劳全寿命预测研究,2021/07-2024/06,主持.
理论力学(力学强基、大飞机班、力学拔尖班)、理论力学I/II(工科试验班)、工程力学II(土木工程)、定寿与延寿技术、材料力学实验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力学季刊》编委及执行编辑;担任Int. J. Fatigue、Compos. Sci. Technol., Int. J. Mech. Sci., Theor. Appl. Fract. Mech. 等二十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专家; ICEAF VIII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力学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同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21/2022/2023, 连续三年
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提名奖,2023
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2021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5, 2021
同济大学第八期名课优师,2021
航力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2019
上海市力学学会优秀青年力学学者,2018
同济大学优秀班主任,2017
第14届国际断裂大会分会场主席,2017
Wiley期刊Top Reviewer Award,2017
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6
上海市力学学会先进工作者,201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