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019年第一次“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实施办法

一、申请条件

符合《同济大学2019年第一次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规定的申请条件。

二、申请材料

请申报全日制非定向考生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中报名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同时将申请材料的纸质版寄送至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研究生教务办(邮寄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00号东大楼215办公室董老师,邮编200092,电话021-65981138,请注明2019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申请材料,如通过邮寄方式必须使用邮政特快专递EMS)。

申请材料提交如下

(添加封面和目录,1-9按顺序装订成册,其中专家推荐信不装订,密封夹在册中):

1.《同济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用A4纸打印);

2.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学信档案”(my.chsi.com.cn)上申请)和本科阶段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3.硕士和本科期间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须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4.科研成果(含已取得的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仅限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SCIEI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5.获奖证书复印件1份;

6.两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副高级以上(含)职称专家签名并密封的推荐信(具体格式可从同济研招网-信息查询中下载,用A4纸打印);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1份;

8.硕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9.考生自我评价(含150字以上学术成果描述)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3000-5000字),鼓励考生与导师积极沟通完成研究计划书。

申请人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有关证明。一经发现作伪并核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5年内不接受其报考。

三、申请时间

即日起至2018118日。

四、确认导师

申请人在申请之前须与博士生导师联系,确认导师是否可以接收。学院当年招收博士生导师名单见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同济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目录》或详见学院网站公布的博导名单。

五、申请材料审核

院系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和科研成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材料审核成绩,材料审核成绩满分为100分。根据材料审核成绩,确定进入下一阶段考核的考生名单,同时将审核结果及时告知考生,并在学院网站公示进入下一阶段考核的考生名单 。

根据学院招生计划数和考生情况,材料审核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材料审核成绩合格的考生直接进入复试考核。材料审核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能进入下阶段考核。

六、复试考核

根据考生的申请材料,审核确定参加综合考核面试名单。复试环节包括计划书评定和综合面试两部分,满分为300分,其中计划书满分为60分,综合面试满分为240分。

综合考核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综合考核面试形式与内容:

口头报告(ppt15分钟,答辩15分钟(含3分钟外语口语)。

口头报告内容包括:简历、学术经历、硕士论文工作、学术成果、获奖、未来科研设想和个人兴趣等。

七、复试资格审查

参加综合考核面试的考生请携带有效居民身份证件、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单证硕士生只需携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凭《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原件)到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的通知)。通过资格复审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对不符合条件或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并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八、拟录取及公示

1.录取原则:考生的综合排名由考生的材料审核成绩(满分100分)、计划书评定成绩(满分60分)和综合面试成绩(满分240分),三项成绩相加合成总成绩确定,并以此作为拟录取依据。根据总成绩,结合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最终录取名单。

2.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公示:复试结果将在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公示,拟录取名单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公示后生效。

3.调档及政审工作具体请等待学校研招网的通知。

九、其他

1、入学时间:20193月。报到时须携带录取通知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原件。特别提醒,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2、本实施办法由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务办负责解释,未尽事宜以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0181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同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该硕士点以原力学一级学科下设的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设计二级学科为基础建立,并于2012 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2016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学位点的合格评估。

本学科下设飞行器复合材料与结构制造、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总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四个学科方向,有国家杰青一名,拥有国家级同济大学-欧洲直升机公司工程实践中心、中航发动机联合创新中心(UIC)、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飞机内饰与创意设计中心。围绕这些学科方向的建设,依托本学科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上海航空航天产业密集的区域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科技计划与发展战略,承担多项科技部和总装备部973/863课题、大飞机等国家航空重大工程配套项目等,增强在基础、前沿、交叉等学术方向的科研实力,提高学科整体的国内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并在顶尖人才培养、自主科技创新、国家社会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力学学科介绍

同济大学力学学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著名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李国豪先生是本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58年创办工程力学专业,1984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成为首批工程力学博士点,2000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工程力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工程力学学科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本学科有国家杰青两名。拥有力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项。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课题,以及科技部和总装备部973/863课题。在材料和结构一体化设计,非均质力学、多场耦合力学、非线性时滞系统动力学和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研究方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注重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在复合材料结构制备和产业化,非线性力学分析在航空、机械、土木等工程应用上成果显著。教师在力学类顶级期刊(如JMPS等)发表多篇高水平、高引用论文(ESI高被引论文)。学科带头人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