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沙龙回顾 | 李军:无人机从业者的挣扎与坚持
发布时间:2025-03-25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致力于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在本学期继续推进启航沙龙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教师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和支持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将全面育人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3月11日下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启航沙龙”之学术交流系列第十三期活动在同飞楼302报告厅圆满举办。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军老师在主题为“无人机从业者的挣扎与坚持”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分享了无人机行业从业者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探索中的心路历程。

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与广泛应用

李军老师首先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即1000米以下空域的经济活动。他指出,低空经济不仅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极长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经济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农业精准植保、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领域对技术创新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升级。

低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在谈到低空经济的机遇时,李军老师强调,低空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低空观光、空中出租车(eVTOL)等创新应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活体验,还能有效提升物资流转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李军老师指出,技术瓶颈是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续航能力与能源效率的限制、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空域管理权责不清、适航认证与标准化缺失等制度困境,都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社会阻力如噪音与隐私争议、公众接受度与安全担忧,也对低空经济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影响。

无人机从业者的探索与挣扎

李军老师特别提到,无人机从业者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着需求与供给的错位与不平衡。需求端往往希望立即解决问题,而供给端则需要在技术、安全、成本等多方面进行权衡。他指出,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无人机产品,而是系统解决方案。无人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气动、结构、控制律等多个方面,才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技术开发方面,李军老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自研高性能控制器和智能控制技术,以及为客户开发的部分机型。他们通过气动、结构和控制律设计,开发控制器和航电系统,完善工艺、制造原型机并完成飞行仿真和试飞试验,逐步推动无人机技术的进步。

未来展望:低空经济的广阔前景

展望未来,李军老师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预测,到2030年,城市和区域空中交通网络将初步形成,低空飞行器将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同时,无人化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无人机将在军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战略价值不容忽视。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低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