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本科招生简章(2016年)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于20041月,是学校为了适应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以及上海将航空航天作为支柱产业的需求,在同济大学原工程力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发挥学校学科交叉、人才集聚的综合优势而设立的。

  •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工程力学(含现代工程结构和工程仿真技术与应用两个方向)和飞行器制造工程(含飞行器制造工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两个方向)2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设计等二级学科)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含飞行器复合材料与结构制造、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总体设计、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四个方向)。其中工程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并设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承担了全校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等,其中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 工程力学实验班”及“卓越工程师计划”

2009年起,通过本科生进校时的二次招生,选拔各专业优秀学生进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的“工程力学实验班”进行拔尖人才培养,毕业后输送到力学、航空、土木、汽车等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力学系统知识的各专业领域领军人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也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从2012年开始选拔部分学生进入中欧合作双学位联合培养。

  • 实验中心

学院设有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复合材料工程实验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各类力学和航空的实验课与创新实验。学院还拥有计算能力强大的工程虚拟仿真中心。

  •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85人。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30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同济特聘教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曙光计划”2名,上海市“启明星”1名,上海市“浦江计划”入选者3名。

  • 科学研究

学院目前形成的研究方向包括: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结构抗风、抗震与施工力学、实验力学、非线性动力学、计算力学、细观力学以及特种结构的力学分析等。近几年,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9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

  • 国际交流

学院以培养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高级人才为目标,同时推进以航空航天科技和工程力学为核心的学科发展,以满足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加强了与国外著名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其中包括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签署的互派学生交流项目,与法国多所高校签署的双学位、双文凭协议,采取“2+1+1”、“3+1”和“3+1.5+2”等模式,培养具有中、法双学位、双文凭的优秀人才。同时学院也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已成功组织多名学生赴港澳台学习和交流。

  • 大学生活动

  1. 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学生竞赛(SAMPE

第十七届SAMPE复合材料桥梁学生竞赛于201464日在美国西雅图落下帷幕。经过7个单项的激烈角逐,由我院学生组成的同济大学代表队获得其中四个单项第一(玻璃纤维工字梁、矩形梁结构桥梁,以及天然纤维工字梁、矩形梁结构桥梁)、一个单项第二(碳纤维工字梁结构桥梁)的傲人成绩,击败美国华盛顿大学、特拉华大学、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勇夺团体总分第一,荣登冠军宝座。

  1. 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

学院累计开展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33个,目前在研大学生创新项目3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上海市项目11个、校级项目3个、学院项目16个,参与学生过百人,对同学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院学术氛围的营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1. 我院承办一年一度的同济大学应用力学创新竞赛